通過事業解決社會問題
天田集團作為通過事業貢獻社會的企業,追求應對社會課題和滿足客戶要求的創新商品開發。
制造現場的客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為基礎,制定了名為“4ie”的商品開發概念,并根據4個重要關鍵詞開展活動。
有助于解決社會問題的商品開發理念

商品開發理念

多樣性
增強支持功能,讓不同的人高效安全地工作,無論他們的技能水平如何。
在生產現場,年齡、性別、國籍等各不相同的多樣化人才在工作。但是,以往的機器非常復雜,需要很多技能和經驗,對于經驗不足的操作員來說,復雜的操作會導致作業失誤和效率低下。教育成本也是現場的一大負擔。
為了應對這種情況,天田在操作面板上導入了人臉識別用的AI攝像頭,可以根據操作員的語言和熟練程度來顯示畫面。根據工作在平板電腦上顯示指導,特殊形狀的加工位置也可以輕松設置。此外,材料供應和模具交換等需要經驗的重體力勞動也在推進自動化。這些改進使缺乏經驗的工人也能高效安全地工作。

帶面部識別功能的平板電腦。
通過相機圖像和增強現實(AR)顯示材料的方向、觸點和彎曲線條,可根據工作人員的水平進行畫面顯示和語言切換。

這個可以簡單地決定參考的戳中的位置
提高勞動生產率
通過遠程確認和操作實現多設備的高效運行
世界各地都在追求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制造現場的目標是減少不必要的作業,提高機器的運轉率。但是,每臺機器的操作和動線很多,存在被機器折騰的現狀,特別是一名工人負責多臺機器的情況下,需要頻繁移動以確認加工狀況,或者加工停止。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很大的損失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天田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序,可以在手持移動設備上顯示多臺機器的運行狀態列表。這樣一來,在工廠內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確認機器的狀況。該應用程序還具有加工結束前和發生警報時的通知功能、遠程加工啟動、暫停后重新啟動功能,支持更高效的工作方式。
國際勞動生產率比較


在移動設備上查看駕駛狀態的應用

通過互聯網遠程支持
氣候變化對策
通過“可視化”幫助產品降低環境負荷
2021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(COP26)提出了“到2050年實現溫室效應氣體實際零排放(碳中和)”的大目標,各國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。設定了削減目標。在企業社會責任增大的背景下,日常生產活動中的環保措施也成為“被選中的企業”的重要條件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,天田開發了一款環保機器,大幅降低了耗電量。另外,還開發了將制作的產品的CO?排放量和生產活動中的環境負荷“可視化”的功能,與天田的基準機器進行比較,可以比較表示加工的環保程度。通過與DX解決方案產品聯合,可以統計整個制造工序的CO?排放量,并向生產管理系統提供信息。
面向中小制造業,還開展了表示企業溫室效應氣體削減目標與巴黎協定目標一致的“SBT認證”的取得支援服務。這促進了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生產活動。
各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
日本 | 2030年目標:46%,挑戰更高的50% (2013年基準年) 長期目標:2050年碳中和 |
---|---|
美國 | 2030年目標:50 - 52% (基準年2005年) 長期目標:2050年碳中和 |
歐盟(eu) | 2030年目標:55% (基準年1990年) 長期目標:2050年碳中和 |
英國 | 2030年目標:68% (基準年1990年) 長期目標:2050年碳中和 |
中國 | 2030年目標:單位GDP減少65%以上,絕對量轉為減少 (基準年2005年) 長期目標:2060年碳中和 |

傳統設備與光纖激光器的耗電量比較

生產活動中的環境負荷可視化
擴大技術創新
通過物聯網連接整個工廠,使制造更加智能
為了建設可持續的富裕社會,通過技術革新改善和發展產業是必不可少的。天田通過推動數字化轉型(DX),積極為這一重要課題做出貢獻。一個例子就是智能工廠。推進“V-factory”的概念,以機器為中心,將模具、軟件等工廠內的所有東西通過網絡連接起來,通過IoT支持中心和安全通信技術進行連接。由此,可以數字化并共享整個制造過程的信息,使工廠的課題可視化。其結果是實現資源、時間、成本的效率化,推進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制造。

V-factory的整體構成圖像

IoT連接監控整個工廠